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职务发明认定需遵循的标准是什么,职务发明需符合何种标准认定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7-31 22:22:43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职务发明认定需遵循的标准是什么,职务发明需符合何种标准认定

职务发明认定需遵循的标准是什么



一、 1。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

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

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2。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二、 职务发明与职务作品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权利归属不同。

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基本上属于单位,但也可以是发明人与单位共有。

我国专利法第6条第一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而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有两类不同情况:一类是作者享有著作权,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另一类是单位享有著作权,作者享有署名权。

三、

职务发明需符合何种标准认定



一、  1。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

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

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2。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二、   提醒,职务发明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关法人等组织包括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工作人员为了执行本单位或者本平台的工作任务或者是主要利用了本单位和本平台的各种资源与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性的发明创造。

1。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三、  职务发明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发明人、专利权人的规定



职务发明: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材料、或不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归单位所有,但单位应给予发明人奖金和报酬。

非职务发明:职务发明以外的发明为非职务发明。

其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归发明人个人所有,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归几个人共有。

发明人、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重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发明完成过程中,帮助进行一般性的测试、试验、加工、计算或资料整理以及进行领导和后勤支持工作的人员不是发明人。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或专利权可以有偿或无偿转让、或继承。

(而专利技术转让只是使受让方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权使用该专利技术)。

专利权人:是某项专利这一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即为该项专利的专利权人。



职务发明认定需遵循的标准是什么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职务发明需符合何种标准认定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