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意思表示瑕疵的后果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7-19 10:59:41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意思表示瑕疵的后果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



从70年代初开始,意大利将农业开发、培训、技术服务等职能都下放给了大区和农民协会,早期建立的省农业监察员也归并到大区里。

同时意大利的农民协会也开始在技术推广方面站到了前台,与大区和研究单位一起为农户和农场进行科技信息推广和技术服务。

随着意大利加入欧盟总体农业政策体系,其农业技术开发侧重于质量农业、特色农业和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区域发展等方面,特别是结合意大利的山地和丘陵的地理特点从开发葡萄到葡萄酒、从橄榄到橄榄油、从养牛和牛奶到奶酪等系列农产品深加工的开发。

1、政府支持农户、农场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等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方式、模式和成效 (1)充分利用欧盟资金,调整农业结构 意大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欧盟协调发展,并借助于欧盟提高自己的地位。

如1951年通过欧盟的谈判,世界关税恢复了对小麦和食糖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意大利的农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欧共体的统一政策,使其在欧盟国家中占比例最大的小农场受益非浅,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意大利的农业发展。

1982年意大利共有农场3269192家,小于5公顷的农场占总数的76%,到了1985年1.0公顷以下的农场减少了3.1万家。

到1997年意大利的农场总数为2315200家。

与15年前相比较少了近100万家。

但1997年,意大利小于10公顷的农场数为203万家,远远大于德国的25万家、法国的24万家和英国的6万多家。

从2000年开始,欧盟开始实施“Leader+”计划,其目的是增强欧盟国家农业竞争力和生产高质量农产品,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鼓励农户使用新技术以增强农业竞争力。

2000-2006年该计划投入50.465亿欧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补偿,其中9540万欧元用于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向农户、农场主提供农业新技术的支持与服务。

2005年6月欧盟出台的关于欧盟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EAGGF)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农产品生产”的目标,为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欧盟还设立“农产品促进基金”,让农户、农场主直接向欧盟申请项目,欧盟资助农户所需资金的50%,另外的50%来自于本国匹配和个人自筹。

2005年欧盟批准了首批面向欧盟内部市场的“农产品促进基金”项目26个,资助总额达到2612.05万欧元,意大利共有5个农产品食品项目获得批准,欧盟资助额达到422.66万欧元。

在面向欧盟以外市场的“农产品促进基金”项目中,欧盟批准资助了15个项目,资助总额达到1246.53万欧元,其中意大利的5个农产品项目获得批准,欧盟资助额达到461.43万欧元。

在推广农户、农场主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GFP(Good Farming Practice)技术改造和认证方面,欧盟为成员国农户、农场主提供所需技术改造总费用85%的资金。

在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欧盟出台了“生物多样性计划”,该计划资助成员国的广大农户、农场主采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化管理方式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另外,欧盟还积极提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并鼓励成员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申请项目支持。

(2)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根据欧盟农业发展鼓励产品面向标准化、地方特色化发展的方针,意大利一方面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和产品加工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如饲料、水果种植、奶业、农产品加工等。

以奶水牛的发展为例,由于受欧共体的配额限制,不能更多发展普通奶牛,意大利抓住欧盟其他国家尚未发展奶水牛的机遇,大力发展奶水牛的养殖和特色产品的开发。

目前意大利用奶水牛奶生产的奶酪Mozzarella名声响誉全世界。

同时由于“地中海饮食结构”(基本上包括橄榄、奶酪、火腿、葡萄酒)是整个欧洲,甚至世界都推崇的饮食结构,以低脂、低卡路里、高营养的健康和天然食品为主要特征,因而意大利在这些特色产品上下大功夫,农户和农场主也都愿意接触这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基础上,创出了许多世界级的品牌。

意大利在欧洲的名特产数量上仅次法国,居第二位。

各大区根据欧盟和农业部的指示,都建立各自以五年为一期的乡村开发计划(PSR),内容包括生物农业、可持续生产、种养殖环境的现代化(养殖厂、农业食品加工厂、农业旅游)等。

旨在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

如伦巴第大区2003年就投入了3920万欧元用于支持在农业食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技术创新活动;拉齐奥大区2000-2006年乡村发展计划中,把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计划的主要目标。

计划中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投资达10多亿欧元,其中公共投入约6亿欧元,主要用于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皮埃蒙特大区2000—2006年乡村发展计划,把农业的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政府投入2.9亿欧元,用于计划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威内托大区的乡村发展计划投入共达到5.95亿欧元,支持农业企业提高竞争力、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发展新型农业等方面。

(3)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鼓励农业技术推广 国家农工业信贷银行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优惠贷款的政策性银行。

它的贷款可以直接面向农民,其中它有很多种类的贷款与促进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关,如更新贷款,主要针对农业企业的设备更新,还有专门支持购买新装备的贷款,有支持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贷款。

农业信贷银行为推广农业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虑到技术推广的人才作用,意大利政府对年龄在40岁以下,从事农业5年以上的青年农民以及符合该条件的农民占2/3以上的农业企业,根据其收入情况,按照所从事的农业活动给予专项资助。

1999年国家用于该项资助的专款约1450万欧元,2000年开始,每年为约2000万欧元。

该项措施为吸收青年人返回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鼓励农民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或固定设施,对于农民更新使用10年年以上的农机或固定设施,国家给予原价款10%的补助。

(4)用互联网手段,提高农业服务效率

意思表示瑕疵的后果



1、欺诈,是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作虚假表述使人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是故意实施不法行为,使人陷入恐惧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是一种违法的威胁。

合法的威胁不构成胁迫,例如以起诉要挟,就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胁迫。

3、乘人之危,是不正当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不利条件的行为。

乘人之危的目的,是追求不公平的后果。

4、重大误解,当事人因他人或自己的过失陷入重大错误而实施的意思表示,是重大误解的行为。

但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重大误解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据此,《民法典》中,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和欺诈、胁迫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故有别于其它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

因危难处境被他人不正当利用,不得已而作出对自己严重不利的意思表示,是乘人之危而实施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危难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都受到了乘危人的不正当干涉,违背了意思自由原则,因而不能被认为是健全的意思表示。

胁迫是因他人的威胁或者强迫,陷于恐惧而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

威胁是指以预告未来的损害使相对人精神感到恐惧。

强迫是指以对相对人或其亲属的身体强制或伤害。

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作出的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即是胁迫行为。

1、须因受到胁迫而产生恐惧。

如果胁迫人纵然施加胁迫,但被胁迫人并不因此恐惧,或虽有恐惧,但恐惧并不是因胁迫而生,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瑕疵意思表示或瑕疵法律行为。

2、须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

即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其恐惧须有因果联系。

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须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作出。

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存在,如果被胁迫人并不因胁迫而恐惧,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

进一步看,即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但是所实施的行为却不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也还是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

因为,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其实质在于行为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均受到不正当干涉。



成熟又年轻的英国文化管理机制



英国非常注重文化产业,其独特之处在于由准官方组织来经营文化机构,虽然英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有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管理的职责由准官方组织承担,而大多数文化机构,不论是国家的还是地方的,都采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方式创收。

英国在文化管理上已经形成了纯熟的管理体系,能够联合国家各相关部门、组织,形成大文化管理机制。

管理模式的分级和分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意识到文化对国民精神的鼓舞作用,英国政府开始考虑把文化管理纳入国家的管理体制。

战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政府致力于创造一种既能强有力地推动文化,又可以防范国家、党派对文化直接干预的管理模式。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机制改革,英国逐渐形成了三级文化管理体制。

第一级是政府层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所属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第二级是与各级政府对应的、作为准自治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艺术理事会;第三级是各种行业性的文化联合组织,如电影协会、旅游委员会、广播标准理事会等机构。

国家对文化采取一种分权式的管理方法。

一方面,中央政府将文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权力以及部分文化拨款的责任交给其所属的文化相关部门,如英国的文化新闻和体育部等。

另一方面,它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行使相应的权力或承担相关的责任。

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介乎政府与具体文化单位之间的一级中介机构。

英国政府不干预文化市场的具体运作,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委托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一般只占这些机构收入的30%左右,最多不超过50%,其余靠自创收入和社会赞助。

各类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具体分配拨款的形式,负责资助和联系全国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和个人,形成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的网络体系。

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社会其他领域一同协调发展,因此,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是英国文化管理的特色。

文化新闻体育部作为政府机构,起着协调政府其他部门(准官方)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英国文化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示出文化发展中各方力量的介入和通力合作。

与文化新闻体育部相互合作的部门和机构主要有:准官方的文化机构如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博物馆和美术馆委员会等,各地区政府,各地区文化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人,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各文化产业集团。

发展创意产业改变国家形象 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

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文化遗产和体育等。

英国于1997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目的是为了改变在世人心目中的老朽没落帝国的旧形象,重塑其在发达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和时代强者的形象。

英国借助创意产业在经济上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如今,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12%。

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为创意产业提供与金融机构接触的机会,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并推动相关机构对创意产业投资。

英国创意产业由音乐、影视、设计、艺术、媒体和出版业组成。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意思表示瑕疵的后果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专利申请 如何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