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资讯中心 >

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非遗传承难题,英国促使小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7-19 14:06:07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非遗传承难题,英国促使小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非遗传承难题



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被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朵“奇葩”。

历经2600多年的发展,苏绣的针法从常用的十多种增加到了目前的四五十种,加上精妙的绣像配色、细腻的线条,不少名画家的作品在苏州绣娘们精湛的技艺下,神奇地展现出“别无二致”的璀璨光芒。

然而,在苏绣日益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发生的一起案件,却因为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而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

记者近日在苏州市采访时了解到,苏绣、评弹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我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点”。

《贵妃醉酒》起纷争 “刺绣”侵了“绘画”的权? 这起引发震动的著作权纠纷案的原告是上海京粹艺术品有限公司,被告则是在苏绣业内享有盛誉的苏州市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在北京的专柜地———贵友大厦。

原告认为,后者侵犯了其对著名画家刘令华创作的油画《贵妃醉酒》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京粹公司诉称,2008年7月30日,京粹公司委托代理人来到北京贵友大厦金源店古吴绣皇专柜,发现该店销售尺寸不同的两幅《贵妃醉酒》刺绣产品,价格分别为人民币23680元、20680元。

京粹公司认为,古吴绣皇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以艺术和市场价值极高的刘令华名作《贵妃醉酒》美术作品为底稿,生产、销售《贵妃醉酒》刺绣产品,侵犯了京粹公司的专有使用权。

贵友大厦公司未尽认真审查管理义务,明知古吴绣皇公司存在侵权行为而仍然提供场地并予以协助,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据此,京粹公司要求法院判令古吴绣皇公司、贵友大厦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即停止生产、销售《贵妃醉酒》刺绣产品的行为,古吴绣皇公司赔偿京粹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以及为制止侵权而支出的合理开支人民币3600元,贵友大厦公司对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09年5月15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对此案公开开庭审理。

法庭上,古吴绣皇公司负责人沈德龙辩称:原告在贵友大厦发现的《贵妃醉酒》刺绣产品,质量低劣,用线最粗达到16丝,最细也不少于8丝,决非古吴绣皇公司生产。

古吴绣皇公司在刺绣行业颇具影响力,在进行刺绣再创作时对知识产权问题“循规蹈矩”,绝不会生产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

此外,被告认为,涉案产品系北京雅博嘉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销售,古吴绣皇公司非生产商和销售商,要求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驳回京粹公司的诉讼请求。

据了解,画家刘令华与原告京粹公司在2006年7月签订了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协议,原告由此获得在2012年2月以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该油画《贵妃醉酒》的权利。

双方同时还在协议中约定,原告可以对侵权第三人直接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手段主张权利。

而在苏州市中院起诉的这起案件,也在刺绣业内乃至于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这起案件‘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十分严肃的话题:在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如何对所谓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进行明确合理的界定?”苏州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该案审判长朱劼纯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绣娘完成一幅苏绣作品,需要付出一般工艺作品难以达到的“艰辛”,尤其是一些以名画作为底稿的作品,往往需要花上数百天的时间。

朱劼纯告诉记者,用“针线”表现和用“水墨颜料”表现,整个过程完全是“另一番天地”。

从刺绣本身来看,虽然完成后的作品“看似”和原作完全相同,实则是“相距千里”。

绣娘为此付出的劳动,自有其“二次创作”而独享智力成果的一面,当然也同时具备着知识产权的各种特性。

而据记者了解,刺绣和绘画,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也早已成为一对“共存共荣”的联合体。

从绣制程序上来说,无论是师傅手把手的传承,还是理论成果研究共识来看,“选稿”的来源无外乎专为刺绣而作的画稿,以及名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照片等途径。

在选稿后,绣娘还要根据画稿的内容和题材,考虑绣种、针法和选用哪一种质地的底料进行上稿。

在整个绣制过程中,不仅要求刺绣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懂得一些基本绘画原理,同时还要求刺绣者具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

苏绣侵权引担忧 刺绣被“二次”摹仿如何鉴定 “从司法审判的角度来说,我们既要保护绣娘的创作,也要面对其对原作也就是底稿‘侵权’的事实。

”朱劼纯说。

在审理中,原告提出,《贵妃醉酒》刺绣产品右下角绣有“古吴绣皇”商标,标价签上标有“产地苏州”,在专柜销售人员当场出具的收据中,含有两幅刺绣产品的尺寸、价格及销售商北京雅博公司、古吴绣皇公司北京海淀销售分公司的户名、开户行、账号。

而被告古吴绣皇公司虽然提出涉案作品不是该公司所作,但无法提供有其他侵权人的证据。

2009年6月19日,苏州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古吴绣皇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京粹公司《贵妃醉酒》美术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同时赔偿原告京粹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3万元以及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3600元。



英国促使小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包括:引入惩罚性的赔偿措施,提高侵权赔偿的上限。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节,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等 如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及时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取得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

积极办理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并参与商标、专利审查过程的异议或争议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提供的各种保护手段。

实施品牌战略,完善企业专利、商标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英国如何推动和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译成“创造性产业",是推崇创新、创造、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经济实践。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纷纷提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动漫、影视、网游、会展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意义重大。

关注和研究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把握世界创意产业发展动向,对于我国加快创意产业发展,能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此,我们特约请一些驻外记者发回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英国:加强各方协调 拓展融资渠道 随着制造业的衰退,英国服务业得以迅猛发展,至今已占其GDP的75%,其中创意经济占英国GDP的8%。

以就业和产出衡量,2003年英国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创意产业帮助曼彻斯特等城市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2005年英国政府还推出了将英国打造成“世界创意中心”的宏伟计划,以保持英国创意产业国际地位。

英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具有原创性的技术和发明,能通过开发知识产权获得经济效益,增加就业。

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品、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行业。

英国政府从1997年起,开始对创意产业进行政策扶持。

这一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地方政府等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第一次对英国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跨部门协调,以满足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该工作组于1998年和2001年两度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确定了4项有关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即开发技术和教育潜能、推动出口、税收和政策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并针对这些因素实行政策扶持。

重视教育是英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将高校和业界聚集到一起,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根据业界需求,高校也增设了与产业接轨的新课程。

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曾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3年的人才再造工程,高校为这些行业人士提供了上百种学习课程,使影视业的66%和多媒体行业的24%的人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

融资支持是英国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英国创意经济获得成功,除了英国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能力,还源于英国政府帮助创意产业解决最初的融资困难。

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与行业共同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了政府、银行和行业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为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英国政府2006年发表的报告显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公共资金,二是私人投资。

公共资金主要来源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扶持电影、多媒体等行业的国家科技与艺术基金会、英国电影协会、艺术协会、高校孵化基金;此外,还有贸工部在地区发展局下建立的创意产业特殊基金、西北地区发展基金,以及在小企业服务局下建立的伦敦种子基金、西北地区种子基金、早期成长风险基金等;政府设立的高科技基金和苏格兰企业发展基金也为创意产业提供融资。

此外,英国的创意产业还可申请欧盟的发展基金进行融资。

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英国政府特别注意强化创意产业的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1998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输出顾问团。

该顾问团通过研究政策对创意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咨询建议,并对不同部门间协调创意产业出口政策等提供政策意见。

创意产业输出推广顾问团,也在英创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加强了产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创意产业出口提供帮助,还促进了金融机构与国会对创意产业的了解,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海外发展必要援助;同时还帮助签订创意产业出口协议,促进共同基金的使用。

10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已达到全球之冠,并与金融服务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

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

在这10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其中艺术类产业平均增长9%,软件业增长11%,电视及广播产业增长8%。

英国创意产业2005年出口达146亿英镑,比2000年增长了20%。

1997年至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达2%,2005年至2006年则高达4%。

创意企业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个,发展到2006年的12万多个。

2006年,该产业就业人数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英国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使英国创造了许多世界级品牌。

同时,英国的音乐产业占全球音乐产业的比例达到了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

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占全球的16%,占英国和欧盟1/3和美国10%的市场份额。

英国作曲家2004年获得艾美奖7个项目中的6个,动画片在托尼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许多享誉国际的外国品牌,如苹果的ipod、宝马的MINI汽车的创意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英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创意之都。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国际品牌,打进全球消费市场。

三星、诺基亚及雅玛哈等知名企业均在英国创建了设计和研发中心,利用英国的设计人才,打造出符合欧洲和世界消费口味的产品。

目前,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已成为欧洲最大的两个创意中心,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创意产业成为金融服务业之后的伦敦第二大就业产业,也是英国东南部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

伦敦发展局创意产业组在推动电影、时装设计及数字媒体和音乐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已打造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活动节,如伦敦电影节、伦敦时装周和伦敦设计节等。

伦敦还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摄制中心。



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非遗传承难题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英国促使小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发明专利申请 如何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