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上),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下)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7-19 14:05:33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上),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下)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上)



芬兰是一个仅有550万人口的小国,但又是举世公认的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劳动力少、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芬兰人认识到只有通过全面、深入、有效的国际化建设才能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永续发展。

为此,近年来芬兰政府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国际化的战略文件。

如2003年初的《知识、创新与国际化》政策报告、2004年12月的《芬兰科学技术国际化》战略文件和2006年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战略》报告。

人力资源国际化 芬兰政府认为,芬兰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社会的持续均衡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全民高水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科技的普遍发展和应用。

然而,目前芬兰研究人员已占总劳动力的2.5%,是欧盟和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中最高的。

其研究人才基础已得到相当有效的发掘,再纯粹依靠本土资源来扩大高等教育已不太可能。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未来芬兰国内研究人员储备量将更加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因此,对芬兰来说,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加强本国公民的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的国际化来确保人力资源充足,研究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能够不断更新,这是关系到芬兰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芬兰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吸引外国学生到芬兰学习深造,以便日后留在芬兰工作。

这其中,又特别重视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教育合作。

2006年,芬兰政府出台的文化教育领域亚洲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结合实施教育和研发计划,扩大亚洲国家留学生的招收数量,未来数年将亚洲国家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增加3倍。

芬兰还加大了直接从国外引进人才的力度。

例如,为吸引和留住外籍优秀人才,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实行特别税率制度,征税率为35%,远低于该国所得税最高税率60%的规定。

芬兰总理万哈宁表示,芬兰将修改移民法,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劳动力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短缺。

芬兰劳工部还制定了一项有关积极引进技术劳动力的计划,专门在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和印度设立招工办事处,招募有技能的劳动力到芬兰工作。

芬兰国家科学院和国家技术创新局最近联合推出了一项“芬兰杰出教授计划”,准备通过高薪等优越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广招贤才,加大聘用外籍一流科研人员的力度。

研发实体国际化 隶属芬兰贸工部的国家技术开发中心是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重大科研和产品研制项目的资助者和促进者。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推动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网络,积极协调和资助芬兰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帮助他们寻找国际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推进芬兰国家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作为欧盟成员国,芬兰政府将欧盟视为芬兰进行创新国际合作的关键地区和最基本框架。

为此,芬兰政府积极推动本国的研发实体参与欧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如欧盟研究框架计划、欧洲技术平台和联合技术计划等研发合作机制。

近年来,芬兰开始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研发合作。

2005年,由芬兰贸工部、芬兰贸促会和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在上海建立了芬华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与中国的技术合作。

2006年的文化教育领域亚洲战略提出要以中国、日本、印度为重点,充分利用北欧亚洲研究中心、欧洲科学基金、玛丽—居里计划、欧洲第七个研发计划等平台,巩固和深化芬兰研发机构与亚洲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下)



管理体制国际化 近年来,为了顺应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芬兰政府对科技管理体制提出了“横向创新”的设想。

这一政策强调各个层面在创新上的“横向合作”,突出整合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形成较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横向合作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分散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界面,产生新的思想、成果和创新,在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最重要领域形成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

这个层次上,主要是通过芬兰贸工部、教育部、内政部、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和信息社会委员会之间的合作来促进“横向创新”。

二是确保地区和地方层次的活动与国家的政策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互补。

为此,要同时在多个不同方向上进行改革。

在地区层次上,主要是充分发挥芬兰就业和经济发展中心、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国家技术创新局和各技术中心的作用。

三是统合利用国内外的研究基础设施。

在国内,芬兰政府各部门大力推动国家数据库、研究仪器、野外研究站、其它研究资料、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联合使用。

在国际上,鼓励国内研发实体充分利用国际基础设施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特别是利用欧盟区的各个国际研发组织,如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欧洲空间局、欧洲南方天文台等的基础设施来为本国的创新活动服务。

提高创新资助效率 芬兰政府认为,芬兰实现研究和创新国际化的一个前提是自身要具有高水平的竞争力,为此必须继续加大公共和私营部门在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加强科学知识和技术诀窍的发展及其利用能力。

芬兰政府决定,从2007年—2011年每年以5%的速度(约1亿欧元)增加公共研究资助,并以此带动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到2010年实现全国研究投资占GDP4%的目标。

除了增加研究和创新投资,更重要的是提高研究和创新资助的效率。

芬兰政府的资助策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将资助机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进行资源分配。

为此,芬兰政府将资助机构之间的合作和集中使用资源作为一条明确的发展方针,规定公共部门的投资必须用于发展与私营和外国投资者的合作,以便形成和加强水平高、能力强的更大实体,如在关乎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建立具有国际一流能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中心,提高研究与创新资助的效果。

二是通过政府对企业提供研发资助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进行创新和将成果商业化。

接受资助的企业不但增加了研发投入,还往往会改变其运营方式和行为,更加重视教育和知识技术的应用。

三是将公共资金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和公共机构向市场提供重复服务的情况下。

芬兰的公共投资重点关注的是创新过程的种子阶段的投资,而私营投资者更关注企业增长阶段的投资和收益。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芬兰科技发展概况



由芬兰总理亲自指示撰写的《全球经济中的芬兰》报告把能力、开放和再生作为芬兰的全球化战略。

一、科技政策 在科技政策方面,芬兰认为其创新系统在国际化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产业结构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得到调整和更新。

因此,要保持芬兰的创新活力,科学界和产业界之间必须有更强和更紧密的合作。

要重点发挥大学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促进知识群体和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创新经费的投入。

芬兰政府认为:芬兰创新政策的长期发展路线必须继续;需要制定国家战略来保持芬兰的竞争力;创新政策应该是未来国家战略的核心。

即使在国际上比较,芬兰的创新环境也非常具有活力。

芬兰的技术政策得到了所有政党、工商界、研究机构以及劳工组织的广泛支持。

国家技术局(TEKES)在执行国家技术政策、促进芬兰创新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TEKES制定全国性技术计划并且向参加计划的研发项目提供经费支持,每年预算为4亿欧元,其中2亿欧元通过国家技术计划下拨,这些计划通常是增强国家竞争力需求最迫切的领域。

TEKES通过国家技术计划的杠杆来调整研究领域,引导研究方向,从而起到改善社会福利、增加出口、扩大工业基础、创建新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

在芬兰的创新体系中,国家技术局在促进产业界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重要和独特的。

二、研发经费投入 芬兰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3.5%。

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仅次于以色列和瑞典。

近年来芬兰政府的研发投入一直稳定在14亿欧元左右,占政府总预算的4.5%,约占GDP的1%。

芬兰政府决定继续强有力地执行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在2004~2007年内增加2.5亿~3亿欧元的附加科研拨款,以进一步刺激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年增长5%。

2004年芬兰政府研发投入比2003年增加了0.93亿欧元,总数达15.4亿欧元,增加幅度为6.4%,这是自1997年以来公共研发投入增加最多的年份。

贸工部2004年总预算为9.735亿欧元。

预算中5.3亿欧元用于研发,占贸工部总经费的54%。

2005年芬兰贸工部预算为9.632亿欧元,但研发和创新政策拨款将提高到5.347亿欧元,比本年度预算略有增加。

其中4.079亿欧元的总金额下拨到国家技术局。

因此2005年度国家技术局可增加1600万欧元的研发经费。

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公司于2004年11月初宣布该公司将开始削减研发经费。

预计到2006年年底诺基亚的研发经费将调整到公司净销售额的9%~10%。

2003年诺基亚的研发经费为38亿欧元,占公司净销售额的12.7%。

削减3~4个百分点的研发经费可为诺基亚节约数亿欧元。

由于诺基亚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芬兰非公共研发投入的50%,预计诺基亚公司这一举措可能会对芬兰的研发整体投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科技成果及发展动态 (一)基因研究 芬兰在基因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准。

赫尔辛基大学和有关基因研究机构及企业合作,在哮喘病病因方面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并取得突破,发现了两个哮喘基因。

专家认为,此项发现有助于对约1/4的哮喘病人和过敏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对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芬兰Jarilab公司研发的基因测试技术可在门诊对病人进行基因型测试,以确定治疗药物对病人的疗效、毒副作用以及合适的剂量等。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美国一个研究小组的专家共同研制出一种能有效筛选和确定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基因的新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可阻止前列腺癌细胞扩散的基因——EPHB2。

如果这一基因受损,会促使前列腺癌细胞进一步扩散。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新发现能有助于寻找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途径。

(二)生物技术 芬兰对生物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

有关部门预期2006年以后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增长可达10%~18%。

2004年10月底芬兰最大的生物气体处理中心投入使用。

该中心处理的垃圾经过多年的掩埋,已经开始气化,成为垃圾生物气田,每小时可产生7000立方米的生物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用于发电或者供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芬兰一家生物材料公司研制的生物活性玻璃已经通过CE认证,拿到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医用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主要用于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填充及置换。

(三)信息技术 芬兰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索内拉(Sonera)公司11月宣布正式开通全国性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

索内拉公司采用了UMTS标准。

用户只需要购买索内拉公司的3G卡和一个支持UMTS的手机便可使用该公司提供的服务。

此前,芬兰一直在若干大城市试运营其3G网络。

2004年9月在欧洲IST信息社会技术奖评选中,芬兰的计算机雾屏技术和F-Secure移动通信杀毒技术获得欧洲最著名的IST奖。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上)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芬兰的国际化科技创新道路(下)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申请专利 专利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