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4-10 10:33:46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专利对企业很重要,但如何挖掘更多更好的发明专利?


我在公司申请了十余项专利,其中一多半是发明专利,应该有资格回答。

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说到如何发现专利,我的答案就是:站在竞争者的角度想问题。

如何复制你的工作,你的项目,然后用专利作为工具去堵上这些方向。

专利应该是一个系统工作,发明所具有的价值更大,但周期更长,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实用新型来作为快速防御的有效武器。

对,专利大部分时候只能是防御。

应该有专利库的概念,在一个大的方向上申请若干专利还可以干扰对手对你们发展方向的判断。

有问题欢迎留言。

“企业如何基于专利挖掘,有效的进行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是企业专利工作的重心。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专利布局的“土壤”也越来越肥沃。

但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所谓的专利布局仅仅是很简单地由研发部门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想法,专利工程师将之委托给专利代理机构,后者完成专利申请的撰写并提交。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并没有系统地从专利布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导致企业虽然拥有很多专利,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利保护能力,整体的专利质量也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以至于后续企业在面对专利诉讼时常常无以应对,错失获得侵权赔偿的良机,严重时还会让自己陷入被诉的局面且无法通过已有专利进行自救的危机。

所以,企业如何系统地开展专利布局工作,以将好的想法有策略地转化为系统的专利保护网络,让竞争对手无计可施,让自己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乃至服务于该企业的专利代理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现有的大多数专利布局的方式主要包括路障式布局、城墙式布局、地毯式布局、丛林式专利布局等布局方式,或者从技术链的角度、产业链的角度对技术在横向方向上(技术链方向)或者纵向方向上(产业链方向)进行深度剖析,从而进行关联布局。

然而,笔者认为,“专利布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专利挖掘”息息相关,“专利挖掘”服务于“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依托于“专利挖掘”,“专利挖掘”呈现在最终所产生的专利数量上,“专利布局”反应在最终企业是否能够获得相关领域话语权的专利质量上,以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良好局面,二者密布可分。

本文将从“专利挖掘”作为基础,讲述企业如何基于专利挖掘的角度,有效的进行专利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及心得,所举示例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内容,并非所举示例技术方案的详细探讨,如有阐述不到位会或与现有观点相矛盾的地方,欢迎交流指正。

在开始本文之前,为了更好的引述“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进而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本文先对“专利”这一词从根源上进行剖析,以此进出下文。

那么什么是专利?通俗来讲,专利是指国家授予专利权人在一段时期内的排他权。

是国家在专利权人公开自己的技术的前提下,赋予其专利保护的权利;其初衷是在于避免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复研究,技术资源的二次浪费,目的是希望他人在专利权人已公开的技术的基础之上,继续研发,继而创新,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此乃专利一词的根源所在。

打个比方,乙在专利权人甲所公开的技术的基础之上,继而研发,开括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避免乙重复创作甲已经创作的内容,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丙再在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发,开括创新,以此来缩短整个社会科技更新的时间,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最终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的基于前者,即为“专利挖掘”阶段企业专利工程师所需开展的工作准备,基于前者之后,如何有效的服务于后者,即为“专利布局”阶段企业专利工程师所需完善的工作内容。

本文中,从专利的根源出发,以 “专利挖掘”在前,服务于在后的“专利布局”的逻辑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分为如下四大步骤: 第一步骤,选取核心技术主题,列出所述相关技术主题的核心技术要素; 假设本企业是一家制作手表的企业,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

因此,针对本企业而言,将核心技术主题定义为“智能手表”,想针对“智能手表”这一技术板块进行专利布局。

按照该第一步所述,确定核心技术主题后,列出所述相关技术主题的核心技术要素。

通过前期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涉,了解到本企业的该项技术大致为: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进而实现多功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测量人体的基本数据信息如人体体温、心跳频率、血压指数等;通过多种无线方式传输所测量的基础数据信息,如:通过蓝牙的方式传输体温、时间参数等”。

因此列出所述相关技术主题的核心技术要素主要为三大块: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三大块。

当然,具体针对每一技术主题分多少个技术要素,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仅以三大块为例进行阐述。

但并不表示该技术主题仅有或者仅可以分这三大块,此处笔者先预以澄清。

第二步骤,依据所述核心技术要素按照技术分支一、技术分支二、技术分支三…。等的方式进行技术分解,确定若干个核心的技术特征; 可如下表示例: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具体案例中,技术分支层级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上述示例案件中,以三级为例;技术分级的作用在于有层次性的将该项技术主题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进行归类、细分。

在该步骤中,所涉及的最后一级分支(三级分支)可理解为上述的若干个核心技术特征的确定分支,通过这种一级分支、二级分支…。。N级分支的分解方式,将整个技术方案有层次性的进行技术点的深度挖掘,使得技术特征最终挖掘至以最小化单元的方式被呈现,为在下述的第三步骤中从技术根源的角度检索相关现有技术做好准备。

第三步骤,依据所确定的核心的技术特征进行专利检索,选取与所述技术特征最相近的现有专利若干篇;依次分析每一篇现有专利所对应的技术问题、技术改进、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以及还潜在的技术缺陷,并对应潜在的技术缺陷列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如下表所述, 通过步骤二中,挖掘出该项技术主题所涉及的所有的核心技术特征(最小化的技术特征),并依据对应的核心技术特征在“智能手表”领域进行相应的专利检索,已挖掘出该技术领域下与该核心技术特征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制作此表。

当然,制作此表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的挑选与本企业上述技术主题最为接近的若干件申请日与当前日期最为接近的专利进行制表分析,所选取的专利数量可以随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50件,或者80件,或者100件等。

当然,所选取的分析的专利数量越多,则信息量越大,所了解的现有技术的准确度也就越高。

换言之,该步骤三相当于是对所确定的技术主题,所涉及的现有技术做一个系统性的全面分析,以大致了解关于该确定的技术主题市场上现在是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技术水平,以避免重复研究,达到最大化的降低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损耗,该逻辑在上述“专利”的概念中已经详细并举例阐述,此处就不在赘述了。

当然,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上述表中的各项专利权是落入哪个公司,是落入客户手中?还是竞争对手手中?制作此表的过程中还可以添加“申请人”、“发明人”等相关信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全面了解,甚至可以特别关注竞争对手关于该项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需要尤为注意的是,该步骤三的最重要的作用,除了为了检索出本企业“智能手表”对应的核心技术特征相关的现有技术,以防止本企业因做重复研究而导致所生产的产品已为市场上所现有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基于现有技术,挖掘出与上述步骤二中的核心技术特征相关联,但却又存在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现有技术,基于此,有针对性的更改本企业关于该核心技术特征的研发方向,寻找新的创新点。

可以理解为,基于步骤二,所挖掘出的技术点,仅仅只能称之为本企业“智能手表”主题的技术特征,但并不能称之为针对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依据步骤三,得出下述步骤4中的表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挖掘出,本企业“智能手表”项目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区别技术特征”。

第四步骤,将所述每一篇现有专利所对应的潜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归纳同一潜在的技术缺陷所对应的若干种解决方案; 如下表所述,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专利附图应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并标注在相应附图的什么位置?


专利附图应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并标注在相应附图的正下方。

专利附图名词解释: 附在专利发明说明书中帮助说明发明内容的图画。

为便于公众对发明技术特征的理解和实施,申请人可在说明书中附一幅或几幅附图,包括示意图、线路图、图解或工艺流程图等。

对于附图中的裤裂各个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在说明书中应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的形式可以是基本视图、斜视图、剖示图。

附图的大小及清晰度,应当保证在胡圆闭该图缩小到2/3时,仍能清楚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

同一申请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应当前后一致。

发明或实用新型说明书未提及的标记不得在附图中出现。

附图中除必需的词语之外,不应当含有其他注释。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中文网( 。cn) 作者:邱剑宁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企业IPR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本企业(及其所属行业)的技术和市场产品线,而不应该仅仅把自身的工作定位于一般意义上的沟通与协调;IPR部门需要通过与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密切合作切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痛点。

知识产权部门展现出卓有成效的专利布局、专利挖掘、专利技术引进以及专利纠纷的准备工作等专业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研发、市场等兄弟部门和企业领导层的认可,从而有力地提升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形象、地位和话语权。

很多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人员觉得,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低下,领导不重视,其他部门不配合,在研发人员面前挺不直腰杆,沟通协调困难,做事全靠求人,需要依仗人脉关系。

笔者觉得,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应该如此被动,求人不如求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特色业务向领导和兄弟部门展示IPR部门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西方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核心工作包括在研发和市场部门配合下完成企业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在一些市场领域,围绕一定的产品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专利部署,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维护、巩固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地位。

为了实现该目标,专利布局工作的重点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专利布局规划,围绕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针对性地实施专利部署,获得合理的专利数量和分布结构,形成有价值的专利组合。

这些因素包括:1)企业内部因素,即企业自身的产品和市场规划、经营模式、专利定位,已有的专利储备状况,以及所掌握的产业资源、研发力量,技术优势等;2)外部环境因素,即技术的演进趋势、行业的发展动态、市场的竞争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规划、技术和专利等方面的竞争实力等;其中,专利布局在数量规模上,要与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源、市场份额相匹配,要与行业整体专利规模和竞争对手专利储备量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在分布结构上,要突出企业的优势技术、重点产品和主要市场领域,并覆盖保护自身产品和对抗竞争对手所必需的专利部署点。

由此可知,为企业提供专利布局的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必须懂得企业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市场产品知识(业务知识),还必须熟悉企业自身技术特点和企业擅长或具有销售渠道的产品市场方向。

要求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必须在技术领域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高度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在产品线和市场的规划方面具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并且能够深入到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部门之中,充分与研发和市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以及市场现状甚至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才有可能承接并高质量地完成企业专利布局的任务。

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在专利布局的过程中,必然逐步接触并理解本企业的市场产品战略,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视角对于该市场产品战略进行审查、完善和修正。

企业的市场产品战略是企业对其所生产与经营的产品进行的全局性谋划,是企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产品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企业的胜败兴衰和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IPR部门如果以专利布局作为抓手切入企业核心业务,即参与由市场部和研发部垄断的公司业务和产品方向的掌控和规划工作,与市场部和研发部共同主导企业市场产品线和技术发展方向,可以将知识产权部门从企业中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变成企业核心业务部门,彻底摆脱在企业内部被边缘化、人微言轻的困境。

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主动进行专利布局,主导技术发展,同时也就避免了完全被动等待研发人员提交技术交底,研发人员有什么给什么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引导技术人员向规划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研发活动。

美国的专利代理机构还提供一项特殊的申请业务。

对于某些技术复杂的发明申请,客户对原代理人撰写的申请文件不满意的,代理机构可以提供懂得专利法的该技术方案所属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重新撰写申请文件,重点是帮助客户梳理技术方案的创新点,从技术角度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和升华,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权利要求。

同发明人相比,代理机构提供的资深技术专家不仅懂专利法,而且作为同行,比发明人技术水平更高,对技术方案乃至整个行业的技术现状的理解更深刻。

由此可知,企业专利申请和对研发人员已有技术方案的深度挖掘需要的并非单纯一般的交流沟通能力,而是服务人员实实在在的研发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向资深技术专家的方向发展,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展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见解,是改变企业IPR在研发人员面前弱势地位,赢得研发人员尊重和配合的最佳方法。

事实上,在美国的专代行业也有一种说法,代理人最好是博士,以免被研发人员轻视,从而影响双方的合作。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求专利代理人在其代理的所有专利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都成为资深技术专家是一个基本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企业IPR相对于代理机构代理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对技术的学习可以聚焦到本企业所在的主要技术领域,从而可能通过对该技术领域的深入专研成为资深技术专家。

笔者在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曾经完成了一个特殊任务:调研行业龙头美国Trimble公司RTK美国专利技术库,梳理Trimble公司RTK技术发展演进方向,分类整理重要核心专利技术,向中海达公司RTK研发团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用技术。

针对广州中海达公司产品技术缺陷,提交值得引进的美国专利技术清单。

前述调研过程中,用Matlab实现Trimble公司RTK部分固定解GPF专利技术,并处理实验数据。

领导之所以交给笔者这个任务,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研发人员技术水平与西方同行尤其是一流大公司的研发人员差距太大,致使自己开发的RTK定位软件产品性能完全无法与西方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难以得到国内客户认可。

国内研发人员普遍缺乏国际视野,难以检索和理解国外高价值专利技术方案。

公司想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具体引进哪几件专利及其保护的技术方案。

IPR人员应该沉下心深入到研发部门,了解本企业产品技术上的痛点,利用专利检索,有针对性地帮助研发人员寻找能够解决产品技术缺陷的专利技术(尤其是外国专利)。

笔者现在的一位同事在华为工作期间,其供职的知识产权部门就担负着搜寻并通过专利交易购买外国先进专利技术弥补华为产品技术缺陷的任务。

该部门卓有成效的专利引进工作得到了华为公司研发、销售等兄弟部门和上级领导一致的好评和认可。

计算机软件、芯片集成电路、FPGA、固件具有特殊性,无法通过其外观或外在可见的结构组成知晓其内部实施的技术方案。

只有得到该产品开发过程中以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设计文件,(对于软件和固件是由高级计算机软件语言编写的程序,对于芯片集成电路和FPGA是高级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的程序),才能够判定该产品是否侵犯某一件发明的专利权。

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中心就是通过涉案产品以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与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之间的比对来作出是否侵权的司法鉴定结论。

这一类产品侵权的证据存在于侵权企业本身的核心技术文档和商业秘密之中,而每一个程序员或研发人员都必须与雇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向外界泄露其为企业编写的程序代码。

由此可知,处理这一类侵权案件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取得证据,即侵权方的产品设计文件、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如果无法取证,申请专利的结果就成了向侵权者免费公开提供技术方案。

笔者的一个客户企业(成都优博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总就曾经当面提出过专利侵权取证的问题,并表示如果不能解决该问题,则申请专利对企业而言就不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最佳方式。

可是,随着专利保护力度的增大,专利侵权赔偿额度的显著提高,专利战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现实。

没有专利护航的企业在专利战中将会处于只能被动挨打而无法还击的尴尬处境。

因此,如何完成计算机软件、芯片集成电路、FPGA、固件类产品技术方案的专利侵权的证据采集就成为相关企业及其IPR部门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

在国外也有人试图通过收买侵权方的工程师或程序员,通过黑客或者派人潜入办公室窃取其设计文件。

但是,如果司法部门支持这种涉嫌违法犯罪的取证方式,则会为某些觊觎他人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人从事商业间谍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法律规定,专利权人必须为怀疑他人专利侵权向法院提供可信/合理基础,法官才能够立案并要求涉嫌侵权方交出其产品设计文件供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侵权鉴定。

在实际操作中,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寻找专利侵权的合理基础。

如果软件或固件产品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小程序,可以通过反汇编方式逆向工程(对于大中型程序,即便通过反汇编得到其对应的汇编语言代码,由于代码量太大、复杂度高,程序员也难以根据该汇编语言代码分析出程序的技术方案或程序中隐藏的技术方案);如果软件或固件产品采用以JVM和。NET为代表的程序编译和运行平台生成的公共中间语言代码或字节码,可以通过反编译方式进行逆向工程;其它类型的软件或固件产品以及芯片集成电路和FPGA(即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黑盒子分析方式实施逆向工程。

笔者在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北斗星通/和芯星通星云SOC芯片(Nebulas)和板卡的开发期间,以笔者在被美国导航学会(ION)学术会议PNT 2013录用并安排宣读的论文中对一种本行业的标准算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即数学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为基础(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方案,并从测试取得的数据中鉴别出由数学分析得到并经计算机仿真确认的算法特征,以黑盒子分析逆向工程方式完成星云SOC芯片总设计师亲自交予的确定行业龙头美国天宝(Trimble)公司某款产品是否使用了该标准算法的任务。

由于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对于此类问题尚不能提供基于逆向工程的取证服务,IPR部门可以利用与研发部门的密切关系,参考国外的逆向工程取证方式,与发明人共同讨论维权的策略和具体的取证办法。

由于取证本身并不是发明人和研发人员的工作任务,IPR人员可以在向发明人学习并充分理解其技术方案基础上,摸索、尝试各种逆向工程取证方法,为可能的维权和专利战作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企业专利申请流程图,关于企业知识产权(IPR)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