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算是知识产权强国?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算是知识产权强国?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WIPO发布新报告:
202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量继续排行首位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是衡量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过去一年,PCT申请呈现什么特点? 当地时间2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对专利保护的需求继续增长,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创新者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亚洲仍然是国际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占2022年申请总量的54.7%,2012年的比例为40.3%。
2022年,PCT申请量小幅增长0.3%,总量达到278,100件——这是有史以来单一年度的申请总量最高纪录。
印度(+25.4%)和韩国(+6.2%)的PCT申请量大幅增长。
报告认为,总体上的适度增长反映了2022年普遍存在的极具挑战的经济条件。
尽管如此,企业仍继续投资于创新和知识产权。
“2022年的国际知识产权申请量基本保持不变。
尽管经济条件困难,风险融资减少,但企业继续投资于创新。
中国加入产权组织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体系,推动了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外观设计申请,表明国际合作的多边办法可以造福所有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说。
从PCT申请提交的国别看,2022年,中国仍然是PCT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有70,015件申请,同前一年相比小幅增长0.6%。
美国以59,056件申请位居第二位(同2021年相比下降0.6%)。
日本以50,345件申请(+0.1%)紧随其后。
排在前五位的还有韩国和德国,分别有22,012件和17,530件申请,这两个国家分别增长了6.2%和1.5%。
除韩国(+6.2%)外,几个排名前20的国家,如印度(+25.4%)和法国(+5.9%),PCT申请量也有稳健的增长。
亚洲的PCT申请量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地区,其总体份额从2021年的54.2%增至2022年的54.7%。
从申请人方面看,报告指出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申请人,在2022年公布了7,689件PCT申请。
韩国的三星电子位居第二(4,387件),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的高通公司(3,855件)、日本的三菱电机株式会社(2,320件)和瑞典的爱立信公司(2,158件)。
在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三星电子的增速最快,增长了44.3%,也借此排进了前两名。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也有大幅增长,在2022年上升了五位到第七位,其增长率为24.9%。
在教育领域,加利福尼亚大学仍然是最大的申请人,在2022年公布了552件PCT申请。
浙江大学位居第二(309件),其次是苏州大学(303件)、小利兰·斯坦福大学(217件)和德克萨斯大学系统(187件)(见附件三)。
在排名前十位的教育机构中,苏州大学的增幅最大,其PCT申请量几乎是2021年的两倍。
从所属的技术领域看,计算机技术在已公布的PCT申请中占比最大,为10.4%,其次是数字通信(9.4%)、电气机械(7.1%)、医疗技术(7%)和测量(4.6%)。
2022年,在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中有八个出现增长,其中数字通信(+8.7%)和计算机技术(+8.1%)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半导体(+6.8%)、生物技术(+6.7%)和电气机械(+6.1%)。
在上一年(2021年)卫生相关技术领域出现特别强劲的增长之后,数字技术领域在2022年重新成为PCT申请增长最快的领域。
来源:
第一财经 编辑:
Sharon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算是知识产权强国?
文|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廖奕驰张义忠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我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PCT专利申请等数量优势显著,但发明专利有效量占比、多局同族专利数、重点领域专利布局等主要知识产权质量指标存在明显短板,与世界主要制造强国差距显著。
知识产权质量补短板、强弱项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我国知识产权数量全球领先 发明专利申请量蝉联世界第一,制造业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持续攀升。
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约140.1万件,连续九年居世界第一位,是排名第二位的美国(约62.1万件)的2倍多。
日本以30.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排名第三位,韩国和欧洲以21.9万件和18.1万件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从时间维度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较2018年(154.3万件)相比下降14.2万件,降幅9.2%,其中居民专利申请量由140万件降至120万件。
受此影响,全球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下降3.0%,为十年来最大降幅,除中国外,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则增长2.3%。
从申请领域看,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39.9万件,较2018年增长2.7万件,增幅7.3%;占全国申请量之比从24.2%增长至28.5%,增幅17.8%。
制造业发明专利申请稳步增长。
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领军企业海外布局加速推进。
2019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8990件,首次超过美国(57840件)居全球第一位,日本(52660件)、德国(19353件)和韩国(19085件)分列第三、四和五位,2020年以68720件蝉联第一位。
从申请领域看,我国PCT申请人集中在数字通信、音视听技术、半导体等领域。
全球前50家PCT申请人中,我国上榜12家企业,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续四年成为全球PCT申请量最大的企业。
除华为、中兴、京东方等连续多年入围的企业外,惠科(显示器)、(LED面板)、平安科技(云计算)等多家企业PCT申请量及排名均大幅提升,领军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加速推进。
多类知识产权申请量全球占比过半,高价值品牌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用新型申请量达226.8万件,同比增长9.5%,占全球申请总量96.9%;商标申请总量783.3万件,同比增长6.4%,占全球申请总量51.7%;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71.2万件,同比增长0.4%,全球占比52.3%。
其中,商标不仅存在数量优势,价值实现能力也在迅速提升。
我国目前全球商标价值排名第17位,2020年中国在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单中再创新高,拿下17席,是上榜高价值品牌增速最快的国家。
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质量与世界主要制造强国存在一定差距 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低、平均维持期限短。
截至2020年,我国产业创新相关规划、重大项目、重点平台建设、科创版企业上市等均采用专利数量指标评价企业或联合体知识产权能力,缺乏质量导向,企业对高质量知识产权开发运用动力不足,提升产业知识产权质量步履艰难。
WIPO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两大知识产权质量关键指标与主要制造强国差距明显。
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低。
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达267万件,仅次于美国(310万件),居世界第二位,但从发明专利有效量与申请量(累计)之比看,我国仅为0.26,韩国0.52、美国0.55、日本0.63。
二是发明专利平均维持期限短。
2018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6.3年,美、欧、日等主要制造强国来华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约9.7年,较国内发明专利高53%。
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与申请量之比低,专利寿命短,大量发明专利未到保护期就失效或被无效,专利质量不高。
发明专利文本质量低、保护力度弱,难以取得专利“以公开换保护”的实际效果。
一是发明专利保护权利要求少。
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为8.3项,仅为美国(16.5项)的一半。
我国众多创新成果及其应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应用的关键环节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窄。
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过细,涉及数据过于直观具体,难以形成对创新成果的全方位保护。
以某化工材料制备方法专利为例,其权利要求包含“腐蚀剂颗粒直径3mm、熔点60℃”等极为具体的数据,竞争对手极易规避,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几乎得不到保护。
制造业重点领域专利布局质量不高,多局同族专利布局占比低、国家少。
统计显示,2015-2017年全球约85%的同族专利来自单一专利局,但排名靠前的同族专利来源地差异较大。
我国同族专利总量占全球3/5以上,但多局同族专利仅4.6万件,布局占比2.1%。
美、日等制造强国分别达到16.7万件和15.0万件,布局占比分别约39%和32%,是我国的15倍以上。
我国4.6万件多局同族专利平均布局国家数2.8个,美、日、法、英等国分别为3.4、3.2、3.4和3.6个。
从多局同族专利指标看,我国与主要制造强国仍有相当差距。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制造业专利布局的投入,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有效量从2015年的44.9万件,迅速攀升至2019年的121.8万件,但制造业重点领域全球专利布局占比仍然不足。
计算机领域,我国专利布局比例为7.3%,美国为12.5%,韩国为8.2%;电机装置及能源领域,我国为6.6%,日本为10.1%、德国为8.8%、韩国为8.7%;数字通信领域,我国为4.6%,美国为7.8%,韩国为6.3%;交通运输领域,我国为2.9%,法国为11%,德国为10.3%。
可见,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专利布局与主要制造强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2008年,我国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今看来,《纲要》的目标任务都已基本实现:
我国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实现了量质齐升,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正在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
知识产权保护为何重要 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是关乎人类创新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法治观念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在于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社会公众不仅是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参与者,也是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的受益者。
”今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说。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我们希望更多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
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比如加大了执法力度,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企合法专利,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申长雨介绍,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也不断创新发展,“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取得一批务实成果。
比如2019年,中国与欧盟完成历时8年的中欧地区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对地理标志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并在附录中纳入双方各275项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部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动、规划,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专利总数量和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19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5.9万件,跃居世界第一。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申长雨说,随着中国坚定不移进一步扩大开放,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相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繁荣注入新动力。
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美国对我国持续打压让国内各界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在开放的条件下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我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修改,通过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和保护环境,激发了国内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介绍,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2010年至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由100提升至279.2,中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即便是在今年疫情大环境下,国内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创新的表现也很出色,比如2020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共提交专利申请40.4万件,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2%,中国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2.68万件,同比增长20.7%;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875件,同比增长36%。
”韩秀成介绍,在过去是“短板”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领域,2020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5176件,同比增长78.2%,发证5262件,同比增长111.6%。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算是知识产权强国?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算是知识产权强国?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