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制度的雏形时期
今天,乐知网小编为专利申请的人介绍一下知识产权领域中,中国专利制度的雏形时期
汉语中专利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国语·周语》。
当时西周大夫芮良夫提出:
“匹夫专利,犹谓之道,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这里的专利是指通过垄断而牟取暴利的一种行为,它是对一种独占、专营行为的定义,仅有独占之意,却没有现代专利制度中专利公开的含义.因而在中国此时期的专利还与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含义相差甚远。
1859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堂弟洪仁歼在其著作《资政新篇》指出“倘若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能行七八千里,准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这一主张是我国国人首次提出在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思想。
但因后来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其主张也仅仅停留于纸面之上。
188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利权产生。
光绪皇帝御准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实业家郑观应等创建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
凭此专利,上海织布局享有机器织布的垄断.其他机器织布机只能搭附于上海织布局,不准另设局。
此后,不断地有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专利申请,形成一种“兴专利,兴百工”的新气象,被批准的专利日益增多。
如:
1889年,广州商人钟锡良在广州开设造纸场,被批准专利10年;
1895年,烟台酒厂采用葡萄酿酒,被批准专利15年;
1895年,王承淮改革旧机器织造西洋布.被批准专利15年。
然这种钦赐的专利,其实质为一种垄断特权。
其含义与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并不相同。
1898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有关专利的法规颁布。
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发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但它终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未能付诸实施。
乐知网 扩展阅读:
1、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和费用
撰写申请文件——递交——受理、缴纳申请费——初审公布进入实质审查——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及申请人答复——授权——缴纳登年印费、颁发授权书
专利局收取的官费:3450元(申请费900,公布印刷费50,实审费2500);
委托代理机构的,代理机构收取一定的代理费。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流程和费用
撰写申请文件——递交——受理、缴纳申请费——初审——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及申请人答复——授权——缴纳登年印费、颁发授权书
专利局收取的官费:5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官费相同);
委托代理机构的,代理机构收取一定的代理费。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更多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问题,欢迎咨询
TEL 182-1095-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