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有何不同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有何不同

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专利权是一种财产权,它同其他财产权(土地、房屋、机器、设备、资金等动产和不动财产权)一样,受国家法律保护。

但是,专利权和其他同产权不同,前者是无形的,后者是有形的。

专利权人不能像财产有人占有有形财产那样实际占有其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所以,专利权更容易被人侵犯。

而且,要发现专利权比较困难,发现了要确定侵犯的范围也不容易。

基于这些原因,《专利法》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作了特殊的规定。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如何判断和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对专利权进行法律保护的首要的和关键性问题。

我国《专利法》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分别作了不同的界定。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有形财产可以依财产本身本确定其保护范围,而专利权既然是无形财产权,其保护范围就不能依专利权的客体本身来确定。

我国《专利法》第26条规定,申请人在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有一份权利要求书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并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世界各国对权利要求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原则:第一种是周边限定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的范围,应当根据权利要求收的文字严格地踏实地进行解释。

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是专利保护的最大限度。

在一般情况下,解释保护范围要比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要窄些。

美国采用这一原则。

第二种是中心限定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权利要求书是专利保护的范围,但是认为在解释权利要求时,不应拘泥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记载,而应以权利要求书为中心,全面考虑发明创造的目的、性质以及说明书和图纸,把中心四周一定范围的技术也包括在专利权保护范围以内。

德国过去采用这一原则。

第三种是折衷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依据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来确定,说明书和附图应当用来解释权利要求。

这样理解权利要求,一方面给专利权人以公正的保护,另一方面又给第三者以合理的确定性。

欧洲专利公约及其成员国采用这一原则,我国《专利法》也采用了这个原则。

我国《专利法》第59条第1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表明,专利权人对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的支配权。

所以,发明创造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必须是客观的、明确的、特定的。

但是,与有形财产权相比,在确定专利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时,会有许多困难,而且,专利申请人为了获得较多的专利权,往往尽是采用范围比较宽的表述方法。

所以,要确定保护范围,必须确定根据哪些资料、按照什么方法解释并确定专利权的 技术范围。

1。解释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资料 (1)权利要求书。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来确定。

因此仅在说明书记载、未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创造,不属于专利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相反,如果在说明书中未记载,仅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创造,也不属于专利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2)说明书和附图。

《专利法》第59条规定:“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当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抽象且不明确时,可以用说明书和附图作为参考资料,以解释并说明权利要求的内容和范围,将其保护范围加以明确和限定。

(3)提出专利申请时的背景技术(公知事实)。

用专利申请时的背景技术(现有技术)说明权利要求的范围,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判断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否具备专利条件,以“申请日”为时间标准。

因此,申请时该专利发明创造与该技术课题的关系,如是技术背景的公知要素,则必须从该专利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中排除该公知要,则必须从该专利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中排除该公知要素。

但是,应当指出,是否公知要素,应根据要素与该发明创造的目的,作用的关系来判断。

例如,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原冷藏温度的情况下,延长冷藏时间,为此而在电冰箱(A)中安装一只杀菌灯(B),虽然该发明中的A和B 是公知要素,但以A加B达到该发明的目的和作用,迄今为止尚未公知,所以,该发明的技术范围是A加B的结合,是未公知的,因此,该发明创造没有应予排除的公知要素。

其次,专利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应根据“申请日”以前的背景技术弄清楚,因此,在确定权利要求书中的概念术语时,根据专利申请时该专利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该技术课题的关系,如是未知要素,则不属于上述权利要求书的概念术语。

例如,申请专利的发明是密胺生成物质中生产密胺的方法(方法发明),“申请日”以后又弄清楚尿素也可以成密胺生成物质时,那么,此专利发明――密胺生产物质不包括尿素。

此外,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过程中的有关文件(或副本),人要非特别保密,任何人都可以索取、阅览,了解其内容,明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因此,像最初申请的说明书,修改意见、驳回通知书、陈述意见书等过程的文件,表达了专利申请人的想法和专利主管机关的看法,也可以作为明确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参考资料。

2。按照什么方法解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根据上述解释资料判断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不应当机构地仅仅从字而上解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布景马握住专利申请人请求保护的、内在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技术构思。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不同,它们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仅及于相同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而不及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因此,应当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扩展到这样的程度:即《专利法》上认为完全相同的东西,应包括在专利权保护范围以内。

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即所谓的“等同论”。

“等同论”,就是该技术手段虽然将专利权的范围的记载事项稍加改变,仍与专利发明或实用新型达到同一目的,产生的“等同论”的情况包括:等同物、等同方法、设计变更、材料改换、迂回方法和不完全利用等几种。

例如,“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是“将硝酸作为洗净剂”,如果将其换为硫酸时,二者为“等同物”。

将方法专利发明构成条件的物质,先氧化之后再还原,等于加上了无用的条件,此即“迂回方法”。

将专利发明创造构成条件中的一部分非本质条件去掉,但仍与专利发明创造达到同一目的,而且并不产生任何新的效果,这便是“不完全利用”。

[page] 一般地说,掌握“等同论”应宽严适度,在解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既要考虑到保护发明人和利益,有利于鼓励发明人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法律的稳定性,尽可能地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解释得更明确一些,使二者取得平衡。

3。不同类型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发明一般可以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方法发明又可以派生出用途发明。

实用新型都是产品,因而可以归入产品发明。

每一种发明创造――产品发明、方法发明及用途发明都有各处不同的保护范围。

(1)产品发明专利的保护。

产品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是比较确定的,一般应当包括具有相同特征、相同结构和相同性能的产品,而不管该产品是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对产品发明专利的保护不应当局限于说明书中所阐明的方法,任何用其他方法制造的相同产品,都以利于侵权。

因为说明书中记载的产品制造方法一般仅用来说明该产品的可实施性,而不应用来限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产品的权利保护范围。

还应当指出,产品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原则上不受说明书中所说明的用途的限制。

《专利法》第11条规定的专利权人对专利产品享有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的独占权,其中的“使用”一词应作广义的理解,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使用方式,一些在专利申请和审批过程中尚未被人们知晓的用途,也应当包括在其保护范围以内。

不过专利产品 些出人意料或者效果极其显著的新用途,如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不是显而易见的,则这咱新用途不应包括在该产品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内。

(2)方法发明专利的范围。

方法发明专利(包括制造方法、操作方法等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一般应包括具有相同特征、相同参数和相同作用效果的方法。

在方法发明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装备等,不应限制方法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

(3)用途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用途发明可以为专利产品(或方法)的用途发明及非专利产品(或方法)的用途发明。

实施前者所取得的用途发明专利时,必须和产品专利的专利权人订立实施许可合同。

因为用途发明是以已知的产品(或方法)为前提,所以,它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只能局限于保护权利要求书中直接提到的用途,而说明书只限于作些澄清性的解释。

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有何不同



一、  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1。专利权转让中订立合同的标的是专利权,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的标的是专利申请权; 2。专利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后,转让人为专利权人,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则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前,转让人为专利申请人。

二、  申请专利的原则有: 1。形式法定原则。

申请专利的各项手续,都应当以书面形式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规定的其他形式办理,否则不产生效力。

2。单一性原则。

也称为“一发明一申请原则”,是指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只能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

但是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提出;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3。先申请原则。

提醒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4。优先权原则。

三、  专利和著作权可以同时申请,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和专利权是不同的权利,所以著作权和专利权是可以同时申请的,但需要向不同的部门提出申请。



专利权转让所需遵循的法律流程



一、  专利权转让所需遵循的法律流程为: 1。第一步:寻找专利转让的途径。

这是专利转让流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而且也非常容易实现。

宣召专利转让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例如可以在专利网站上进行转让,也可以委托专利中介机构,甚至还可以自己寻找相关的企业等方式。

2。第二步:专利转让人和专利受让人签署专利权转让合同。

这是专利转让流程关键一步。

只有专利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取得一致的意见之后才能有效地开展之后的转让相关工作。

在转让合同中,对于双方的利益都应该有明确地文字内容。

3。第三步:双方准备好专利转让需要的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应该严格地按照规定的形式进行填写,这样就可以缩短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文件的时间,加快审核的速度。

4。第四步:将相关的文件递交给专利局。

这是专利转让流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为只有专利局审核通过后才能让专利转让具有法律依据。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委托的专利代理机构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专利代理机构也是这个过程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

5。第五步:专利转让流程的最终环节就是等待专利转让结果。

当专利局审查后,会对审查结果做出通知。

如果审核通过的话,专利局一般会在2到6个月内发专利转让合格通知书。

并且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查询到相关的变更结果。

二、   提醒你,专利转让提交如下材料: 1。转让合同; 2。证明转让双方身份信息材料。

例如,身份证、户口本等,为企业的,一般为营业执照; 3。登记申请书; 4。专利转让提交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三、  1。一般情况下的专利变更费用:要变更专利的发明人或者专利的申请人以及专利的拥有人需要缴纳200块。

要变更专利的代理机构或者专利委托代理人的关系则需要缴纳50块。

2。一般情况下的专利转让费用:进行专利转让一般需要缴纳200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条

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有何不同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