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我国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园区工作持续推进,规范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推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我国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园区工作持续推进,规范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

我国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园区工作持续推进



据介绍,国内专利导航各类试点单位要求各有关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做好2022年工作总结,形成工作总结文字材料,并在线填报信息统计表;省局总结梳理本地区2022年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有关配套或自主实施的政策措施,形成2022年省局专利导航专项工作总结。

国内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要求各有关省局总结好2022年度完成工作,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各试点示范园区在线填报信息统计表;2022年12月新获批的试点示范园区无需报送2022年工作总结,已纳入实验区的国内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仅报送实验区2022年工作总结,其实验区信息统计表和示范园区信息统计表均须在线填报;省局总结梳理本地区2022年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有关配套或自主实施的政策措施,形成2022年省局园区专项工作总结。



规范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



国知发运字〔202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释放知识产权机构改革的综合管理效能,更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树立专利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良好形象,现就推动知识产权业务受理“一窗通办”,规范对外窗口名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业务受理“一窗通办” 各省级知识产权局要按照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区域内专利商标受理窗口整合工作。

对于同一个机构在同一个城市同时承担专利代办和商标受理业务委托的,应尽快实现同一地点办公、同一窗口受理,“一窗通办”。

对于在同一个城市专利代办和商标受理由不同机构承担,且办公地点不同的,应积极协调,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实现“一窗通办”。

对于尚未开展商标受理业务的省级知识产权局,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窗口服务资源,推动设立综合性窗口,按程序及时向我局提出开展商标受理业务申请。

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统一纳入所有商标受理窗口的业务范围,不再单独申请。

二、规范地方业务窗口对外名称 地方业务窗口应在办公场所悬挂牌匾,使用符合统一命名规则的对外名称。

对于同时开展专利商标受理业务的综合性窗口,名称应为“官方××业务受理窗口”(××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城市名)。

对于仅承担专利或商标受理业务的窗口,名称应为“官方专利(或商标)业务××受理窗口”(××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或自贸区、新区名)。

上述地名原则上不含“省、市、县、区”等行政区划字样,自贸区、新区等非行政区可以使用规范简称,如武汉自贸区、沈抚新区。

原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受理窗口(受理点)一律不再单独挂牌。

规范地方业务窗口对外名称,不改变现有专利商标受理等业务委托关系和办理方式。

有关专利业务的用章、收费账户、经费补贴及使用范围等保持原方式和渠道不变。

官方通过委托协议方式与有关地方明确受托机构、业务范围、办事地点、违约责任等,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委托协议书(格式)见附件1。

地方业务受理窗口处理商标事务涉及的原业务用章和收费账户,可视具体情况予以保留或统筹调整。

三、认真组织实施 各有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快落实知识产权机构改革要求,深刻认识整合专利代办处和商标受理窗口,实现各类业务综合受理的重要意义,稳妥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建设,加强窗口业务质量管理和人员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感受到更多便利和更强获得感。

各省级知识产权局要认真周密组织做好业务受理窗口名称规范工作,于2022年9月15日前组织填写附件2-4中的表格,汇总本地区现有全部专利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有关情况及拟采用名称(拟增加商标受理业务的省局需填写附件5的申请表,相关窗口可按照综合性窗口命名),统一报我局审核。

我局将统一公告全国专利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名称、业务范围等相关信息,适时组织工作调研和现场检查,指导各地做好窗口建设各项工作。

各地应在公告后1个月内按照统一的牌匾样式(附件6)完成窗口更名挂牌工作。

特此通知。

来源知识产权局 2022年9月1日

谷歌批量开放专利:应对“专利流氓”的“良药”?



与此同时,这些手机厂商也需要同步将自己的专利免费向其他成员开放。

该计划一上线,就吸引了包括三星、LG、富士康、酷派、HMD、HTC等众多手机厂商的参与。

据悉,PAX专利交叉许可计划所涵盖的专利已高达23万件。

只要加入该计划,相关成员就可以免费使用23万件与“安卓系统及谷歌应用程序”相关的专利,这对于智能手机新玩家来说,吸引力可谓不小。

据称,谷歌推出此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对付“专利流氓”(Patent Troll)。

目前,智能手机领域有大量的专利机构或公司以专利付费许可收入为生,其中,确实存在一小部分所谓的“专利流氓”。

那么,谷歌此举到底能否成为应对“专利流氓”的“一剂良药”? 近年来,包括苹果、三星、谷歌、华为等在内的各类智能手机厂商,都经常卷入专利许可纠纷,其中,部分挑起争端的公司确实可能属于“专利流氓”。

但从整个专利运营的环境来看,笔者认为,不宜持“把洗澡盆里的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态度,全面否认专利运营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从当前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卷入的专利纠纷来看,来自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纠纷以及基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纠纷显然占比更高。

大多数“专利流氓”公司手中持有的专利可能很少直接涉及“安卓系统及谷歌应用程序”,基于此引发的专利纠纷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免费共享专利池,并不能有效防止或杜绝来自“专利流氓”公司的起诉。

如果谷歌的PAX专利交叉许可计划不是应对“专利流氓”的“一剂良药”,那么,该计划对什么类型的公司更有利呢? 从目前加入该计划的厂商来看,部分厂商的专利积累很多,比如三星;也有部分厂商的专利积累较少,比如HMD。

根据谷歌的统计,目前已有400家制造商与500家电信运营商加入安卓生态体系,这些公司仅在2022年就生产了超过4000种安卓设备,且全球安卓用户已超过16亿。

站在谷歌的角度来看,作为安卓阵营的“带头大哥”,谷歌当然希望安卓阵营的厂商越来越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安卓阵营内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摩擦或冲突,比如华为与三星之间的较量,谷歌或许并不希望发生。

但站在智能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用户争夺,需要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不断的创新换取筹码才能赢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对于华为、中兴通讯等手中握有大量专利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加入PAX专利交叉许可计划,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方面,加入该计划并不一定有助于“专利流氓”公司诉讼的减少,另一方面,企业每年大量的研发投入,如果不能兑换成市场销量或获得专利许可收入,那么,这种高投入恐怕难以为继。

因此,笔者认为,PAX专利交叉许可计划对于HMD等基于品牌授权的OEM(代工)厂商的价值,远比对华为、中兴通讯等基于研发的厂商的价值大。

所以,在笔者看来,如果谷歌此次真的希望通过大批量开放专利应对“专利流氓”,结果可能未必能达到预期。

对于国内智能手机企业来说,是否值得加入PAX计划,也还要根据自身情况,三思而后行。



我国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园区工作持续推进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规范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