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涉农高校科技创新新挑战,中国农科院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新时代,涉农高校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中国农科院将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新时代,涉农高校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新时代,涉农高校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林露)“新时代,涉农高校的科技创新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新理念、新举措。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通过科技创新兴农强农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上世纪70年代,由中国农大主持开展的“黄淮海盐碱地综合治理大会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其信认为,作为涉农高校,打好强农兴农的科技创新攻坚战与持久战,既要有“顶天”的魄力,勇于探索国际最前沿、最关键、最难突破的农业科学问题,又要有“立地”的情怀,致力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亿万农民的福祉,用之于民、惠之于民。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孙其信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说,2009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就来到梨树从事黑土地保护利用与信息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一起研发并创建出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保护的叠加效应。
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积极联合国内专业优势力量,助力打赢东北黑土地保卫战,并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黑土地保护的队伍中来。
“新时代,涉农高校的科技创新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新理念、新举措。
” 孙其信认为,在创新方向上,要突破传统惯性和研究尺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动植物绿色生产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球农业和国际发展等重大课题上,超前谋划、精准布局,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创新水平上,要强化上游基础研究,促进中游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下游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力争取得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成果,提高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源头产出和供给。
在创新投入上,要改变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农村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不相适应等问题,优先补齐三农科技创新短板。
加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人才培养中国农业大学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正在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孙其信告诉人民网记者,依托学科优势,中国农大正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业工程、作物学等“双一流”建设学科,设立“科技小院”“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等改革专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典范。
“我们探索通过‘科技小院’建设,深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孙其信介绍说,学校依托全国23个省市建立的127个科技小院,累计服务农户超过20000户,覆盖45个作物体系。
科技小院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效结合,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建设者长期扎根基层,零费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
孙其信告诉人民网记者,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农大通过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助力学子深入乡村了解民情、增长才干。
目前,中国农大正在引导广大农科学子积极投身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脱贫攻坚·青春建功”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育人平台,组织学生深入产业一线、田间地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感悟农业农村农民发生的实际变化,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与此同时,学校还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开展广大学生躬身实践的鲜活故事和事迹,涵养农大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三农”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秉承“让创新更有价值”的使命,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赋能平台,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核心技术”为竞争优势,以“智能工具”为驱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从创新大脑、申请保护、交易运营、成果孵化、项目落地等全产业链科技服务。
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企业申报,来 !单向阀(专门适用于充气球的阀入A63B 41/00)关于阀元件和阀座之间接触的部件用于防止从喷嘴滴漏的阀阀壳结构(焊接阀壳的方法入B23K);其材料的应用除启闭阀以外的阀元件运动用的装置,如用于研配,用于防止卡住用于滑阀用于龙头或旋塞用于提升阀使用可拆卸的致动或锁定元件,如键(F16K 35/10,F16K 35/12优先)带有由磁铁操纵的锁定元件
中国农科院将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8日表示,中国农科院将突出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性、颠覆性、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使命清单”,组织实施30项左右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
唐华俊在当天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工作会议上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2%,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如,作物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干细胞育种、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严重,畜禽品种、部分高端农机或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唐华俊说,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抢占制高点、抓住发展主动权、打通科技与经济通道。
中国农科院已确定,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重点在作物关键基因挖掘、作物分子聚合育种技术、高效固氮生物学、作物高光效育种、农业新材料、农情信息智能获取等领域超前部署,力争取得一批基础研究成果与重大科学发现,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在“藏粮于技”、畜禽良种培育、农业重大疫病应急防控、农业绿色发展、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
此外,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重点在经济作物提质增效、优质乳工程、农产品营养与质量安全等领域联合攻关,加快产出一批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产品。
中国农科院把2020年作为深化改革年,重点将探索构建全员岗位聘用、分类评价、收入分配等制度体系,完善院所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如,强化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导向,试点团队首席“年薪制”、引进人才“协议工资制”、聘用人才“项目工资制”等。
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数量达3.3万件占比约63%
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数量达3.3万件占比约63%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邱德坤)科技创新情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800家公司参与了区块链相关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量合计约5.5万件。
其中,中国的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数量约3.3万件,占比约63%,其次为美国、韩国。
具体到中国企业,蚂蚁、平安、腾讯等公司排名前列,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分别近7000件、4000件和2000件。
从中国企业的区块链专利布局来看,主要集中于智能合约、人工智能、交易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领域。
专家表示,观察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头部企业的区块链专利也非常注重全球布局,在专利质量上相较欧美国家并不逊色。
而从时间角度来看,自2008年首次提出区块链技术至今的13年间,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研发等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2015年之后,尤其在2018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比来看,2018年的区块链专利申请量是2017年的4倍多。
专家认为,从全球来看,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近几年增量明显,但目前有效专利占比不高,仅为20%左右。
国家专利号怎么查询-通过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可以查询知识产权局高级检索-中国专利号查询系统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官网入口地址:http://cpquery。
sipo。
gov。
cn/中国专利查询系统查询步骤: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官网【入口地址】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入口 http://m。
patent。
com。
cn/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新时代,涉农高校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中国农科院将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返回列表